“你懂什么。”侧君苦笑,转身让关了宫门,“本宫在这宫里,便是陛下的忌讳。昭熙皇后、和光公主是怎么死的,陛下虽不曾迁怒本宫,可本宫的身份便是根刺,日日提醒陛下昭熙凤君同和光公主是如何冤死冷宫的。”一根刺,便是做得再好,也不过是在那刺上涂脂抹粉罢了,它终究还是会扎伤人的。 现如今陛下还愿意常看看他,全是为着那些周全妥帖的情分。日后有了新人分权,那点情分自然也要渐渐散了。 “可那是先帝……并不是您的错。” “是啊,那时陛下都不认得本宫。本宫那时不过是个只有名字的未婚夫罢了。”侧君抬手吹了风灯,眨了眨眼睛,“通泰之变后陛下还愿意想起来召进宫,已然是君恩了。”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小崔的主题是求不得。 不论男女,放在结构性不平等的地方,都会变得多愁善感歇斯底里的,小崔和阿瑶有旧怨,也很难HE吧。 人称的部分其实有让步,比如“太妃”。原本按照这套体系应该是“太君”但是,嗯……众所周知的原因读起来带上一些别的印象,所以还是没改,写了太妃,嗯…… 关于长子幼子,其实按照文言里的习惯,“子”要么尊称,要么指“孩子”,指代“孩子”的时候是不分男女的,但为什么会变成偏义词主要指“儿子”呢,我以为是语境下没把女孩当人看。那既然咱们都女尊了,自然“子”也就指女了,除非强调性别,没必要特意带个“女”——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 关于“夫人”与“公主”。“夫人”是一品诰命才有的封号,底下还有孺人温人什么的,变成指代人妻其实和叫“相公”“公子”:是一个道理——以尊贵的官称表达对对象的尊敬。所以我这里会把官员配偶不论男女,只要没有别的官职都会叫“夫人”;“公主”类似,最初的词义是指天子帝姬出降,需“公”(比如齐桓公晋文公,是爵位)主婚(所以称XX公也是一种以尊贵的称呼表达尊敬的演变,只是默认只有男人封爵罢了,女人又有什么不能封公爵的呢),所以叫做“公主”,但这其实是建立在父权制度下默认女孩出家的制度,之前也构想过凡出阁封公主,留存家中为亲王的想法,不过文中因为人物限制看不出来。 之所以会有这些设定,是因为世界观上是从传统的父权往女尊的过渡期,打的是“平等”牌,和平演变了,所以设定上就是有传统称谓留存,但是内里的含义是随着风尚演变被逐渐消解——再解释的,这也是语言学里语汇发展的规律。 好吧说了这么多,是这样的,我比起写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