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91读书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91dus.org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91读书网 > > 《苟个富贵盈门》 > 第九十章 被撇开了

《苟个富贵盈门》 第九十章 被撇开了(3/4)

章节列表
  “留守,如今咱需要把详情了解了,向长安奏报。各自把知道的情况说说吧。”

    河南府尹倒是和气。

    都各自说,真正有分量的干货,也就是徐义这边还有点。

    徐义把武侯发现刺杀,到武侯赶过去,以及跟鸿胪寺的交接都说了,也跟鸿胪寺说的能对得上。

    “武侯当时几人?为何在大门艺受伤以后才抵达?是不是有人懈怠造成了刺杀?”

    这才是有点杀伤力的责问。到底是混到东都留守了,还是有脑子的。

    虽然还有针对性,确实很有道理。

    “回李留守,天津桥不算城门,也非坊里,按照大盛律条规定,并无专门的武侯守卫天津桥。”

    “其次,下官刚才也汇报了,当时在附近的武侯两队二十人,因为都是步行,等跑过去刺杀已经发生了。”

    “大门艺之所以只是受轻伤而没致命,正是我大盛武侯巡逻制度的优越,方避免了更为严重的后果。”

    徐义明知道存在被李嵩责问的可能,又怎样不做好准备?

    这件事武侯到底有多大的责任,漏洞多大,徐义一路上想过很多。

    最后,他决定扯一杆大旗,那就是朝廷的武侯巡逻制度……这个没谁会否定。

    果然,终于让李嵩闭嘴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是商量如何奏报长安,并议定追查凶手。

    若是正常的程序,发生大案,武侯勘察现场后,禀告法曹,然后由当地的衙门组织侦办即可。

    如果影响较大的案件,大理寺和刑部,都可以提前介入,不必等地方衙门奏报和结案复议。

    就是御史台介入案件侦办在大盛也是常有的事。

    只不过这一次,刺杀羁糜州来使,偏偏又是在东都,很多程序就不一定适合了。

    即便是鸿胪寺,都有理由参与。

    问题是,这事,谁又会热情参与呢?侦办好了有功,可办不好呢?

    一个个各自陈述,没说不敢也没人认领。

    徐义没说话,他觉得自己逃不开,没必要给李嵩找茬的机会。

    “此案暂时由河南府牵头,集合刑部、大理寺主持办理。”

    “鸿胪寺、御史台皆派人-->>

章节列表